



寒露已到,涼風漸起
昨天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寒露節氣後。日照減少,氣溫比起白露會明顯下降,晝夜溫差較大。正所謂「寒露腳不露」,需要注意足部保暖,建議穿襪子和多用熱水泡腳。飲食方面宜滋陰潤肺為主,具有相關功效的蔬菜有油麥菜和白菜等。隨著「時令」蔬菜的變化,選擇合時蔬菜的好處是,它們在最合適的時候種植和收割,所需農藥會較少,味道也較好;而由於「當造」,產量較多,價格也會較低。


你知道香港每天浪費多少噸可食用食物嗎?你知道在龐大浪費的現況下,香港每天又有多少人仍然食不果腹?
Food Commons Foundation共享食物基金會在2009年時發現了這個社會問題,並持續從各大街市食肆回收食物,再免費分配給有需要人士,至今已是第十四個年頭。


上星期適逢是中秋佳節,一眾義工仍然不忘惜食助人。月圓之夜,義工們努力在各區回收食物,把收到的月餅、麵包和飯盒與基層街坊和街友分享,將節日的祝福和喜悦透過食物送到他們的心裡。


香港每日棄置約3,000 公噸廚餘,且絕大部份剩食仍可食用,卻被送往堆填區。 有見及此,共享食物基金連結多個商戶和非牟利機構,現已在全港16個地區進行剩食回收共享工作,包括荃灣、葵芳、青衣、天 水圍、元朗、粉嶺、上水、沙田、大圍、馬鞍山、火炭、大埔、紅磡、土瓜灣、上環、銅鑼灣等。並一直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支持及參 與,期望將剩食回收共享計劃推展至全港18區,將應對剩食及廚餘的社區經驗推廣給大眾,宣揚惜食文化,同時減少食物浪費,將資源分享給有需要人士。


全賴有心有力的義工幫忙,食物分享行動現已擴展至大圍和將軍澳區內。將軍澳的獨居長者和夜更保安收到賣剩的麵包後,不約而同流露岀欣喜之情,感謝我們無私的付岀。行動令麵包不用被浪費,又能讓街坊得到飽足。


香港每日棄置約3,000 公噸廚餘,且絕大部份剩食仍可食用,卻被送往堆填區。然而在社區上有基層人士三餐不繼,過量的剩食造成浪費,同時亦加重堆填區的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