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工作

我們會因應社會情況,進行惜食減廢政策倡議。

共享食物基金就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諮詢之意見

 

增加經濟誘因    鼓勵食物回收

培養市民意識    實踐惜食理念

 

政府將於本年四月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此舉相信可減少堆填區的負荷,而且亦可以培養市民將家居一般垃圾和廚餘分開收集處理的習慣,加深分類回收的印象。然而,很多市民表示不理解垃圾徵費的細節,建議增撥資源,藉經濟誘因,鼓勵食物回收,源頭減廢,並加強有關垃圾徵費的宣傳及教育工作,讓市民更了解垃圾徵費的原意及運作的細節,實踐惜食理念。以下為相關意見:

增加經濟誘因   鼓勵食物回收

 

·      提供食品慈善捐贈稅務扣減,鼓勵從事批發、零售、食品加工處理、餐飲業之工商業公司及時捐出即將到期、仍可以食用的食物予慈善機構,避免製造食物浪費。

 

·      擴展私人屋苑智能廚餘回收桶試驗計劃,支援少於1000户的單橦樓及小型屋苑進行家居廚餘回收,包括提供配套設備和補貼營運成本,令物業管理公司及業主立案法團有更大誘因加設廚餘回收設施,積極向住戶推廣廚餘回收。

 

培養市民意識   實踐惜食理念

 

·      積極推動中小學於校內進行食物回收行動,撥款予教育局培訓教師教育學生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從校園生活實踐之中習慣做好回收,懂得珍惜食物,並將概念帶回家裡影響家人。

 

·      投放資源進行全面的公眾教育,宣傳「乾濕分離」和「食物共享」的概念,所有食物和其他類别的回收物必須分開處理,避免污染其餘回收物;如食物仍未到期,應捐贈予非牟利機構作慈善用途。

 

·      於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增加針對食物回收教育資助計劃的撥款,讓非牟利機構能夠申領資助,在社區內向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族裔人士進行惜食教育,令市民有意識地從源頭減少食物浪費,並且善用社區回收設施。

 

共享食物基金是一個致力於拯救剩食的慈善組織,旗下的食享香港為香港最早有系統地於全港多個地區的街市回收剩食的社區網絡。這項計劃已經成功拯救了10,836公噸原本棄置於堆填區的剩食,並受惠了超過937萬人次。這項計劃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浪費,也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鑑於疫情後經濟仍未恢復正常,以及外地消費等因素的影響,香港未來仍將面臨經濟挑戰。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在編制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時,應該加大對惜食相關措施的支持。特別是在剩食處理方面,政府可以推行捐贈食物的稅務優惠措施,鼓勵人們捐贈剩餘食物;在各社區和屋苑設立先進的廚餘回收設施,減少廚餘的浪費;增加資源宣傳推廣惜食教育,提高公眾對於減少食物浪費的意識。這些措施不僅可以創造更綠色的經濟環境,也能夠減輕市民和企業的壓力。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希望政府能夠積極地推動惜食相關措施,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期待政府能夠考慮我們的建議。

 

共享食物基金

2024119

共享食物基金就《2024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之意見

強化食物回收與分享網絡  推動自願性減廢獎勵計劃

隨著香港社會對環保議題的關注日益提升,共享食物基金注意到近期公眾對廢物管理政策的討論日益熾熱。在此背景下,我們希望就《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一些建議,特別是關於如何更有效地處理食物浪費問題。

我們認為,在應對食物浪費的挑戰時,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至關重要。在這個策略中,我們建議將惜食減廢作為重點之一。惜食減廢不僅能直接減少食物浪費,還能同時解決社會問題,實現多重效益。具體而言,惜食減廢的優勢包括:

1. 直接減少食物浪費:通過食物分享,將原本可能被丟棄的食物轉移給有需要的人,從源頭上減少浪費。

2. 紓解貧困問題:幫助低收入家庭和有需要的個人獲得食物支援,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3.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相比將食物轉化為堆肥或其他形式的回收,直接食用是最高效的資源利用方式。

4. 培養社會責任感:通過食物分享,增強社區凝聚力,培養市民的惜食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5. 補充現有廢物管理體系:通過減少進入廢物處理系統的食物量,可以作為現有回收和處理設施的有力補充。

基於上述理由,我們建議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考慮加強對惜食減廢項目的支持。我們相信,這不僅能夠有效減少食物浪費,還能為建立更全面、更有效的廢物管理體系做出貢獻。

我們的建議基於最新的社區調查結果。今年6月18日至7月15日期間,共享食物基金與沙田婦女會、健康行動、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婦女服務聯會攜手進行了一項社區剩食分享問卷調查,共訪問307名食物回收分享受惠者。受訪者中79%為60歲或以上,反映了長者群體對食物分享的迫切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67%的受訪者每週收到1-2次剩食分享,21%每週5天都收到,凸顯了穩定的食物分享需求。更重要的是,84%的受訪者認為剩食分享活動對他們的健康有幫助,92%認為對經濟有幫助。這些數據明確表明,食物分享計劃對改善市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鑑於此,我們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 強化食物回收與分享網絡

• 擴大現有食物回收網絡的覆蓋範圍,特別是在人口密集區域增加回收點數量。

• 加強與非牟利機構的合作,建立更完善的食物分享系統,確保剩餘食物能及時送達有需要人士。

• 特別關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需求,提供更多適合他們的食物選擇,如蔬果。我們的調查發現,51%的受訪者患有高血壓,33%患有糖尿病,26%患有骨質疏鬆症。21%的受訪者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需求,其中75%需要少油糖鹽。

• 增加對如共享食物基金等機構的資助,支持其擴大食物回收和分享網絡,改善食物儲存和運輸設施,確保食物安全和質量。

• 鼓勵更多地區團體參與食物分享計劃,擴大受惠群體。

• 針對性地支持蔬菜(82%)、水果(60%)、主食類(穀物、麵包、粉麵、糕點、飯、餅乾等)食物(58%)等最常被分享的剩食種類的回收和分享。

2. 推動自願性減廢獎勵計劃

• 設立企業惜食獎勵計劃,表揚在減少食物浪費方面表現優秀的企業,提升業界捐贈食物的動機。

• 在全港公共屋邨和私人屋苑增設智能廚餘回收桶,鼓勵住戶參與回收。

• 鼓勵工商廈管理公司自願設置廚餘收集設施,並提供稅務優惠或其他獎勵。

• 為食品相關企業提供減廢培訓和認證,並給予獲認證企業相應獎勵。

3. 加強公眾教育與宣傳

• 大力推廣「珍惜食物、減少浪費」的理念,提高公眾對食物浪費問題的認識。

• 舉辦社區工作坊,教育市民正確分類回收廚餘的方法。

• 在學校推廣食物回收和分享的概念,培養下一代的環保意識。

我們理解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廢物管理政策時面臨諸多挑戰和考量。我們相信,通過加強對惜食減廢的重視和支持,可以在減少食物浪費的同時,更好地回應社會需求,為整體廢物管理策略提供有力支持。這不僅能夠提高市民對相關政策的接受度,還能夠為建立更全面、更有效的廢物管理體系奠定基礎。

共享食物基金將繼續與地區合作伙伴攜手推動食物回收與分享,減少廚餘,幫助有需要人士,為建設更環保、更關愛的香港社會貢獻力量。在過去15年,我們以街市過盛食物及即將到期包裝食物為回收重點的食物回收分享項目,已累積拯救逾11,083公噸原本棄置於堆填區的剩食,受惠者達962萬人次。這些成果充分證明了惜食減廢模式的可行性和效益。

我們促請政府認真考慮我們的建議,在整體廢物管理策略中,進一步加強對惜食減廢項目的支持。通過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社區的共同努力,我們相信香港定能成為一個更環保、更有愛心、更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謹此

共享食物基金

婦女服務聯會

沙田婦女會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健康行動

2024年8月22日

附錄:社區剩食分享問卷調查結果

共享食物基金聯同新界社區伙伴進行的一項社區剩食分享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食物分享活動讓長者攝取充足的蔬果,對他們的健康和經濟有幫助。然而,基於一般長者也有與飲食有關的常見疾病,被訪者亦有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疾病。飲食習慣方面,過半數被訪者都表示蔬果攝取情況適中,但過半數被訪者奶類及代替品攝取量則偏少。307名被訪者全居住於新界區及定期接收剩食分享,近八成年齡在60歲或以上。調查反映長者需要社區食物支援和營養健康教育。

是次剩食分享活動問卷調查,由共享食物基金聯同沙田婦女會、健康行動、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婦女服務聯會一起進行。受訪者為居住於沙田、北區、元朗天水圍、葵涌及青衣區接受食物回收享的街坊,調查於2024年6月18日至7月15日進行,共訪問307人,年齡介乎18歲至80歳以上,其中有79%為60歲或以上。女性佔77%,男性佔23%。62%為退休人士,27%為家庭主婦,8%為在職人士。

健康狀況方面,與飲食有關的常見疾病首三位依次為:高血壓(51%)、糖尿病 (33%)、骨質疏鬆症(26%)。69%被訪者定期服用藥物;79%被訪者沒有飲食限制,21%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需求,當中75%需要少油鹽糖。

飲食習慣方面,被訪者表示攝取情況適中的,依次有:蔬菜類食物(61%),肉、魚、蛋及代替品食物(60%)、水果類食物(54%)。至於攝取情況偏少的,依次有:奶類及代替品(54%)、油、鹽、糖類(52%)、主食類食物 ( 榖物類 - 米飯、麵食等碳水化合物) (50%)。至於外出進食或買外賣的情況,35%沒有每天外出進食或買外賣、24%每月一兩餐、22%每星期一兩餐,可見長者甚少外出進食或買外賣。

剩食分享領取次數方面,被訪者主要每星期收到一至兩次(67%),其次為星期一至五共五天都收到一次剩食分享(21%),11%每月收到一次。被訪者最常收到的剩食依次為:蔬菜(82%)、水果(61%)、主食類食物 ( 米飯、麵食、包點等碳水化合物) (58%)。對於剩食分享活動,分別有84%和92%被訪者認為活動對他們的健康和經濟有幫助。

社區剩食分享計劃能夠幫助長者改善飲食和健康狀況,提供充足的蔬果,能幫助長者攝取更多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利於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增加低脂奶製品或鈣強化豆漿等替代品的供應,則可幫助長者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活動能夠全面地幫助長者改善飲食結構,預防和控制常見疾病,提高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