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食享香港就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之意見

2021年01月14日

食享香港就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之意見

建立社區剩食分類系統 立法禁止食品浪費及鼓勵捐贈
實行捐贈食物稅務寬減 教育此日期前最佳食物標籤



疫情下,香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整體經濟、各行各業和市民大眾均承受沉重壓力,貧窮人口創新高,來年財政預算以「緩解經濟下行對市民以至工商百業的壓力,保住經濟元氣;同時着眼未來,為疫後的經濟重振和發展作準備。」為目標,而「食享香港」一直推動的食物回收分享行動,正從源頭減廢,將仍可安全食用的食物資源,重新分配與有需要人士享用,減輕有需要人士生活負擔,若業界能藉捐贈食物獲稅務寬減,則更能讓動力倍增,並創造綠領經濟,多角度配合有關目標,唯政府亦應提供相應配套,盡快與民間救食組織共同擬定「救食工作友善政策」,建立社區剩食分類系統,立法禁止食品浪費及鼓勵捐贈,並增撥資源教育市民「此日期前最佳」食物標籤的定義,讓救食助人行動能更順利推行,善用社會資源並重新分配。

食享香港,作為本港最早有系統地於全港多個地區的街市回收剩食的社區網絡,在過去11年累積拯救約9,428公噸原本棄置於堆填區的剩食,受惠者達800萬人次。「食享香港」前身,是早於2009年啟動的「食物分享計劃」,11年來,連結了不同地區團體,針對公眾街市,開創了結合「環保與社區互助」的食物分享行動。我們現時與四個非牟利團體合作,於各自鄰近的合共20個公眾街市及街區,每天把外觀欠佳、未能留至翌日,或因種種商業運作理由而未能售出,卻仍食用安全的食物回收、篩選,並設立制度分派予區內有需要的人士,對於市民環保方面的教育、幫助有需要人士提供食物、減廢等等方面,都有正面的積極影響,此舉亦成為政府後來提出的廚餘管理策略中重要一環,有助減少整體垃圾量。

建立社區剩食分類系統

我們認為政府在未能推行垃圾徵費促使社會各界減少製造垃圾之前,應增撥資源,建立各社區全面的剩食及廚餘回收系統,除了廚餘處理中心,應該加強市民惜食減廢行為模式的投入、從而對環保、廚餘、分類進行教育,提升市民對環保的意識,進而有效發展本地一石二鳥的「綠領經濟」 ,方能讓環保成為社區發展的推動力。

我們促請環境局及食物環境衞生署,盡快與民間救食組織共同擬定「救食工作友善政策」,例如在每個街市增設「可食用」及「非食用」的剩食及廚餘回收桶,並加強人員分類回收剩食及廚餘,清潔環境教育及推廣宣傳,在硬件及軟件上同步配合,並因應每區街市的不同情況而調節,積極而務實地為垃圾徵費做準備,真正造就惜食減廢、環保且能互助社區,並在未來善用徵費而來的資源,為香港帶來綠領經濟的機遇,如此垃圾徵費才不致成為擾民安排,加重市民負擔而減廢成效不彰的措施。

立法禁止食品浪費及鼓勵捐贈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0年8月下令,堅決制止餐飲浪費,全國各地紛紛推出不同的惜食措施。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愛國指出 ,對食品浪費問題的規範措施可從三方面出發:直接規定禁止食品浪費、以稅收等獎懲制度間接調整、鼓勵引導綠色消費。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月首次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啟動立法程序。《反食品浪費法》訂明,如果餐廳有食客剩下太多食物,餐廳可額外收廚餘處理費。各城市相繼推出措施響應,其中廣州上月中實施反餐飲浪費條例,要求餐飲服務經營者建立健全反浪費制度,有餐廳就在餐牌提示顧客酌情點菜,避免浪費,亦有火鍋店推出按需要點半份或全份餐,單人套餐亦可點大份或小份。

法國在 2015 年通過《反食物浪費法例》,禁止面積大於400平方米的超級市場棄置或銷毁未售出但仍可食用的食物,亦強制超級市場將接近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捐到慈善團體,或製成飼料和肥料,以免浪費。違例會被罰款7.5萬歐元或監禁兩年。過往法國每年棄置 710 萬噸食物,法例實行後每年的棄置量僅佔食物總生產量的 1.8%。日本於2019年通過《食物浪費削減推進法案》,要求從食物生產到消費等各環節減少浪費,法案列明政府有責任推進有關避免食物浪費的政策,並要求內閣制定減少食品損耗的方針,審議及推動政策實施。

對於食物捐贈,有些捐贈者或會因為擔心法律責任而卻步。有見及此,早在 1977 年,美國加州便率先訂立州層面的食品捐贈保障法案。1996 年,時任總統克林頓訂立全國性的《好撒瑪利亞人食品捐贈法案》,豁免出於良善意願的食物捐贈者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此後,美國的食品捐贈增加一倍以上。2018 年阿根廷政府也通過了保障食品捐贈者責任的法律,同年幫助阿根廷的 Red de Bancos de Alimentos 機構因而獲得的食物捐贈較往年增加了 30%。現時,不少國家如加拿大、澳洲、意大利等都有相關法例保障捐贈者,以資鼓勵。

實行捐贈食物稅務寬減

為鼓勵商界捐贈食物,至少9個歐盟成員國已將捐贈食物的支出列為可扣稅項目(即捐贈成本可計入營運開支,從而減少應課稅收入)。其中,西班牙容許捐贈的食物的35%帳面淨值用作公司稅務補助(即捐贈成本可直接抵銷稅款)。法國設有多項食物捐贈者稅務優惠,減稅額為捐贈食物的帳面淨值的60%,以捐贈者年度營業額的0.5%為上限。有關稅務寬免亦適用於為捐贈食物而提供的運送及貯存服務,此舉可紓緩食物慈善機構面對的沉重物流負擔,亦可抵銷捐贈食物的部分成本,令較易腐壞食物所涉及的捐贈開支低於循環再造(例如進行厭氧分解)開支,差額約為每噸148歐羅(1,271港元)。

美國聯邦政府為所有捐贈食物的合資格工商機構提供稅務優惠,扣稅額可達應課稅入息的15%,涵蓋所捐贈食物的銷售利潤,而非單計入所捐贈食物的基本價值。2005年有關優惠獲批准,帶動食物捐贈量在翌年飊升137%。由此可見,稅務優惠可成為商界捐贈食物的動力,將資源重新分配,避免浪費,同時創造綠色經濟循環行業,又幫到有需要人士,惠及多方面。

教育此日期前最佳食物標籤

本港法例規定本港出售的預先包裝食物要有「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或「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 By)標籤,但兩者的分別,往往令人混淆,以致市民及商界一見到食物過期,不論是哪一種日期,都棄掉,造成大量食物浪費。有見及此,英國等多國的專家已發出取消「此日期前最佳」標籤的聲音,英國更有超級市場以行動回應,撕去逾百種蔬果的「此日期前最佳」標籤。

雖然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指出,「此日期前最佳」所指是關乎食物質素,過期後食物質素可能不如前,但食用仍可接受,亦可進行捐贈,但訊息未能讓普羅大眾接收,政府在考慮參考外國做法取消「此日期前最佳」標籤之前,應增撥資源加強教育市民「此日期前最佳」的定義,以拯救更多食物免被棄置。

香港來年經濟情況可以預期將面臨重大挑戰,希望政府能大膽創新,加強救食助人工作方面的協助,增撥資源在各區街市建立剩食回收系統,立法禁止食品浪費及鼓勵捐贈,推行捐贈食物稅務寬減措施,取消「此日期前最佳」食物標籤,多管齊下,從不同角度切入,以創造更佳的綠色經濟環境,「為疫後的經濟重振和發展作準備」。

食享香港
共享食物基金
2021年1月14日